首页 FDA认证资讯正文

CDE登记状态I和A的区别解析:原辅包备案制度的核心逻辑

tangxie520 FDA认证资讯 2025-02-19 271 0

    在中国药品监管体系中,原辅料、药包材(以下简称“原辅包”)的登记管理是药品关联审评审批制度的重要环节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(CDE)通过“原辅包登记平台”对相关物料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,其中登记状态的标识(如“I”与“A”)直接影响制剂企业的研发与申报进程。


本文将从定义、审评逻辑及实务影响三个维度,解析两者差异。


一、CDE登记状态I和A定义与标识含义:

1.状态“I”(Inactive,未激活)

技术含义:原辅包登记资料已提交至CDE平台,但尚未通过形式审查或技术审评。


实务场景:常见于首次登记提交后、审评结论出具前的阶段,或企业主动暂停登记流程(如资料撤回修改)。


2.状态“A”(Active,已激活)

技术含义:登记资料通过CDE的形式审查和技术审评,符合关联审评要求。


实务场景:原辅包完成审评且无重大缺陷,或通过“备案转审评”流程获得激活资格。


二、不同状态对制剂企业的影响:

1.申报策略选择:

状态“I”:制剂企业若引用未激活的原辅包,CDE驳回药品上市申请概率大。


状态“A”:激活的注册,CDE驳回药品上市申请概率小,需关注原辅包登记信息的有效期及变更历史,不同的药品申报资料要求也存在差异,并不是之前一款药品上市关联没问题,其他的药品关联就都没问题。


3.特殊情形应对

“I”转“A”失败:若原辅包登记因技术缺陷被CDE终止审评(状态可能变更为“F”失效),制剂企业需紧急切换供应商或重新开展工艺验证。


进口原辅包:境外生产企业的登记状态同样受CDE管理,需确认其中国代理人的登记信息更新及时性。


三、商通医药合规建议:

1.原辅包供应商

建立“登记状态动态监测机制”,定期核查CDE平台信息,确保资料更新与审评进度同步。


高风险物料(如无菌辅料、吸入制剂包材)建议在登记时同步提交预审评沟通申请。


2.制剂企业

在立项阶段即要求供应商提供登记号及状态证明,按照产品上市进程提前规划。


设计“双供应商备份策略”,降低单一原辅包登记失败导致的供应链中断风险。


商通医药注册备案服务:

    商通检测为广大原料药、化学药品、生物制品提供专业GMP合规咨询服务和相关注册办理,助力各类医药企业建立或完善符合中国、美国、欧盟、日本等药品质量体系。


   从现场考查、现状评估环节结合企业实际确定项目方案,以注册资料、GMP法规及指南为标准,指导和带领企业进行生产现场GMP“软”“硬”件的整改与完善,帮助企业全面做好“GMP符合性检查”前的各项准备工作,通过GMP现场检查。